摘要: 智能多功能桿的名稱、概念范疇等未形成統一認識,且對應搭載的功能設備性能與桿體設計荷載、風載指標,也并沒有相應的標準進行參考。而近期公示的國家標準《智慧城市智能多功能桿系統總體要求》將解決這一問題。該標準于2019年9月16日申報,在今年5月10日結束公示。詳情請看下文。
《智慧城市智能多功能桿系統總體要求》是由TC28(全國信息技術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歸口上報及執行,主管部門為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
該標準的主要起草單位有:國家節能中心、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中電科新型智慧城市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三思電子工程有限公司、深圳市工業和信息化局、浪潮軟件集團、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北京新時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泰華智慧產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大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等。
智能多功能桿是智慧城市建設中信息感知互聯的重要入口,也是未來承載5G基站布點的載體。
該標準擬解決的主要問題包括:
(1)城市級智能多功能桿系統行業認知不統一、標準缺失的問題;
(2)不同信息化設備及配件加載困難、信息設備之間難以互聯互通的問題;
(3)資源有效利用率低、重復投資、后期維護成本高的問題。
通過該標準的制定,可以有效規范城市級智能多功能桿系統的總體技術要求,為各地方開展智能多功能桿系統的規劃、設計、建設與運維提供了技術參考。
該標準有助于城市智能多功能桿的集約建設,實現各類傳感信息的互聯互通,解決當前智能多功能桿系統建設無標準可依的問題,助力智慧城市建設目標的實現。
通過研制該標準可以為城市級智能多功能桿系統的一體化集成設計提供技術指導,提升公安、城管、環保等領域的信息共享、業務協同水平,引領5G、物聯網、車聯網等新興產業的發展,為地方智慧城市建設提供支撐。
該標準給出了智慧城市場景下的智能多功能桿系統的基本原則、系統組成、系統架構,并規定了系統基本要求、系統通信要求、系統編碼標識要求、系統供電要求、系統運維要求。該標準適用于智慧城市場景下智能多功能桿系統的規劃、設計、建設與運維。
該標準的主要技術內容包括包括:
1)基本原則:主要闡述了智能多功能桿新建與改造項目原則以及設計原則。
2)系統組成:智能多功能桿系統應根據智慧城市建設技術發展和應用的實際需求,實現與智慧城市建設相關信息系統的接入或融合。智能多功能桿系統主要包含智能多功能桿、掛載設備及管理平臺。
3)系統架構:智能多功能桿系統架構為3層架構,依次為終端層、控制層和應用服務層。通過各系統之間的通信管理,實現掛載設備的功能聯動與城市大數據邊緣化計算。
4)系統基本要求:對桿體、掛載設備、管理平臺進行提出了統一的技術要求:
·智能多功能桿:針對新建與改造桿體分別提出指標要求;
·掛載設備:以現有行業成熟的標準體系,實現標準配套使用與相關指標推薦;
·智能多功能桿管理平臺:涉及智能多功能桿系統架構中管理層的具體功能需求以及對應設計需求。
5)系統通信要求:包含有線傳輸、無線傳輸、組網方式、通信安全等方面的要求。
6)系統編碼標識要求: 包含系統編碼要求、標識要求,并給出了系統編碼標識方式。
7)系統供電要求:包含智能多功能桿系統的供電方式及電氣安全要求。
8)系統運維要求:包括設備運維、平臺運維、安全運維三方面的要求。
注:文章來源于阿拉丁照明網
如下圖:金晟智慧燈桿